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艺术:书法艺术——篆、隶、楷、草、行,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引起世界各国艺术家的重视,书法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的重要贡献。书法作为一门写字的艺术,它的发展同字体的演进、书写工具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中国,书写之所以能成为艺术,首先在于书写对象为具有形体美的各种不同的汉字;其次在于书写工具为刚柔相济、阴阳相应的柔性毛笔,它能粗能细,能方能圆,能屈能伸;第三在于书写的内容为数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民族语汇。因此,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最具中国特性,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大篆书法作品欣赏中国书法从字体类型上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篆书出现最早,并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包括殷代甲骨文、钟鼎文和周代的石鼓文。甲骨文指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从书法的角度看,甲骨文作为我们已经知道的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文字,已初步具备了用笔、结构、章法三个书法要素。从用笔上看,甲骨文以刀代笔,由于刀有钝、有锐.甲骨有坚硬与疏松之别,自然形成笔画的祖细方圆的变化;从结构上看.甲骨文大小不一,虽有错综变化,但均衡对称,中国书法的美学艺术已初露端倪;从章法上看,一片甲骨文的文字或疏落有致,或谨密严整,或有纵行而无横行,已显露出中国书法章法上的特点。总的来说,甲骨文透出一种稚朴天真的古拙情趣。钟鼎文则是指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当时称铜为金,所以也叫“金文”。钟鼎文由于先写字后刻模型,能够斟酌修饰,其线条特征与甲骨文显然不同,出现工整、稳定,体势恢宏而凝重的风格。石鼓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其线条刚柔相济,结构齐整匀称,呈现气势浑厚庄重的风格。
小篆书法作品欣赏小篆是在大篆基础上简化和发展而来的,李斯是小篆的鼻祖。当时毛笔已经产生,所以较之大篆风貌自是不同。字体更加抽象化、规范化。从现存的李斯秦代刻石《秦山刻石》与《峰山碑)中可以看到,李斯的小篆,笔笔中锋,藏头护尾,行笔不疾不徐,写出的笔线圆匀劲健,刚柔相济,将南方人的审美趣味和流媚的书风融合进端庄、雄浑的秦国大篆中去。自两汉开始,篆书已逐渐失去实用价值,仅应用于特别庄重和特别需要加以美化的场合。最后,书写篆书变成纯艺术创作。后世篆书名家有唐之李阳冰,五代徐铉、徐错兄弟,明之李东阳,清之邓石如、昊昌硕等。
小篆书法作品欣赏隶书首创于秦,到了汉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汉隶的出现,使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如果说前此阶段,书法主要还是属于语言文字功能,那么到了汉代,书法除表达文字意义之外,其审美特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汉代碑文在全国多有发现,汉代碑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阵容庞大、风格各异的隶书碑刻,或方整挺劲、爽利痛快,如《张迁碑》;或端庄典雅、法度森然,如《礼器碑》、《华山碑》;或拙朴厚重、大气磅礴,如《衡方碑》、《校官碑》,还有舒展、峭拔、奇纵多姿的《石门颂》和茂密朴拙、浑厚雄强的《西狭颂》等.展示了汉代书法的辉煌成就和高超的艺术水平。隶书至清代又现高峰,大家辈出,风格各异,著名者有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等。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草书又分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体,是因隶书写得草率、简捷而成,虽笔画或省略或连缀,但字字独立。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章草作品是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其他传世名作有西晋索靖的《出师颂》.陆机的《平复帖》。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作了许多省略假借,即今天通称的草书,今草的创始人是汉末的张芝。张芝的草书,笔势连绵奔放、变化莫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对于今草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王羲之因其书法诸体备精,成就非凡,被尊为“书圣”。他的今草,用笔锋藏势逸、流畅俊美;小圣王献之则不同,用笔外拓而开廓,锋芒外露、放肆而豪迈。唐代的张旭变今草为狂草,他的草书完全突破了“二王”樊篱,异军突起,奇状浦态,纵横跌宕,气势雄伟,一变东晋以来温雅妍美的书风,把书法艺术的抒情性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称“草圣”。张的传世书迹不多,以(古诗四帖)为著,其行笔迅急,气势磅礴,笔画连带之中,其字忽大忽小,忽轻忽重,忽枯忽实,出乎意料之外。线条的飞腾跳跃之中,笔画丰满、敦厚、淋漓,富有自然的起伏波动……我们要用更多的语言描述这件《古诗四帖》,总感到不能尽善尽美。唐僧怀素为张旭之后的又一狂草大家。他的狂草笔墨飞舞奇逸,气势变幻跌宕,富有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及舞蹈的翩然多姿之态,传世名作有《自叙帖》。
草书书法作品欣赏楷书,它脱化于隶书和章草。楷书的历史发展颇为复杂,孕育于汉代,开始于三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其鼎盛时期。楷书与隶书相比,点画形式更加丰富,从而引起结构上的变化,极大丰富了汉字结构的艺术性。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樱四大家,均以楷书见长。欧阳询的书法笔力遒劲,结构险中求稳,法度森严,真所谓增一份太长,减一分太短,极尽精致之能事。他的书法在当时即影响到国外,并为后世历代推崇,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的书法外柔内刚,点画圆润,给人以恬淡之气,时称“戈法”为最妙,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被后人赞为“有唐第一楷”。褚遂良远肇“二王”,近学虞、欧之法。早期字类虞世南,但体势更为宽博,代表作为《孟法师碑》,后期字则日趋俊逸秀美。
楷书书法作品欣赏张怀瑾在《书断》卷中称他书法如“美人蝉娟,不胜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其代表作为《雁塔圣教序》。薛樱学褚字而笔道直硬,当时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称,代表作为《信行禅师碑》。唐朝后期最重要的书法大家是颜真卿,他的楷书天下第一。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书法之家,得到张旭的指导,又广泛地学习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名家书法,开创了自成一家的“颜体”,宋代朱花文《墨池编》称颜体笔法为“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层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形象地描写出颜书用笔骨力雄强,筋肉丰实的特点。同时,颜字结构方正饱满,端庄严整,气势宽博。这些特点共同形成了它雄强浑厚、朴茂端庄的特有风格,颜体书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未完待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