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
釉里红的制作工艺与青花相似只是在釉下以铜料绘彩、在还原气氛下经高温烧制,就可以得到鲜红色的花纹。但是、釉里红対火候的要求比青花严格得多,因此,当元代景德镇开始生产釉里红瓷器时,所得到的红色并不纯正,常见晕散、且纹饰比较简单,多为色块装饰,或以较粗的笔道涂绘。
明初洪武朝是釉里红的发展时期。在传世品中可以确认为洪武瓷的、以釉里红为最多。器型有大罐、大碗、大盘、梅瓶、玉壶春、执壶、双耳瓶等。花纹描绘十分细膩、清晰,纹饰以缠枝、折枝和串枝的各种花卉为主,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风等。
此时釉里红发色一般还不太鲜艳、纯正,多为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甚至为暗黑色,但就其纹饰的描绘以及数量、品种而言,无疑为明代釉里红之冠。永乐釉里红瓷未见完整器传世,从景德镇出土的标本看,其画法仍沿袭洪武以线条描绘的传统。
宣德釉里红的烧制极为成功,基本上摆脱了元末明初那种晦暗的色调,形成如宝石般的鲜红色。此时多见以色块表现的三鱼、三果及灵兽等纹饰,形态在似与不似之间,别有一番情趣。宣德以后,随着高温红釉烧造技本的衰退,釉里红瓷的生产亦趋于低落。以后虽明宫廷一再要求烧造,但成功之作极为罕见。
与高温红釉一样,到清康熙朝釉里红瓷才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此时的釉里红的色调大多比较纯正鲜亮,紋饰清晰,花卉、团龙、团风,瑞兽、钟馗等是当时常见的题材。与此同时,青花釉里红瓷的生产也得以恢复,还新创了以青花、釉里红,豆青釉三者相结合的“釉下三彩”及釉里红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釉里红加彩”等康熙朝独有的新品种。
雍正朝是釉里红最为成功的时期,不仅铜红呈色鮮亮,而且制作十分精致,多见用轻描淡画的手法描绘花卉等,显得十分雅致。乾隆时期釉里红虽然色调鲜丽淡雅、纹饰清晰,但图案已趋于程式化,缺乏生气。乾隆以后,釉里红瓷的制作,重又陷于新的衰退之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