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古董鉴赏 > 行业新闻 >

百事1娱乐平台入口:“鉴宝”跟“寻宝”节目背后的故事,与虚假拍卖摆

关键词:行业新闻

日期:2022-12-18 12:02作者:admin
我要分享

  “古董”这词几乎人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且深入人心,它们不仅是一种价值连城的藏品百事1娱乐平台入口,同时也承载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千百年来朝代更迭战乱频繁,能历经岁月洗礼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收藏一词从古至今也从未间断过。我国历史中工匠技艺为不外传之法,即使收得外姓徒弟也要留手三分,这样以来那些优良的技艺很容易因无承接人而断代失传。尤其在那个生产力及物资匮乏的年代,精良的艺术品更是不会批量生产出来,这种唯一性也给古董收藏带来了一种乐趣。但从2000年起这行就被打乱了,许多人都不知道那些看似有趣的“鉴宝”类节目其实背后下了很大一盘棋。

  要说这些鉴宝节目要先从“拍卖”说起,古董收藏除去那些真心酷爱历史文化的人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要“变现”的,而变现最好的方式就是广而告之的“拍卖”。也是因为拍卖那激烈且独特的“吸金”方式吸引了更多的收藏爱好者。不过大部分古玩艺术品都是散落在民间,于是许多“脚货郎”便开始了走街串巷上山下乡的淘金热,于是大量的民间古董涌入市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受到了民间藏品的冲击,除那些稀有品类的古董外其余商品都开始了大幅度的降价。

  这样许多大佬们的藏品便失去了以往的价值,变得价格低廉且出手困难。为了挽救这种局面许多文博界的大佬便自发成立了一个叫“中华鉴定收藏委员会”的组织。这个组织借着“打假”的旗号疯狂否定除自己会员外的民间藏品,但受众面窄所以效果甚微,却因行为过度偏激而弄坏了自己在业界的口碑招牌。不过收藏这一门里毕竟外行居多,于是他们就将目光锁定到了哪些饶有兴趣又不懂的人,“鉴宝”这类节目便应运而生。

  节目一经开播便吸睛无数,各类“专家”装模作样信口胡说的价格甚是博人眼球,自己人的藏品无限抬价,路人藏品一概否定,多次上演了“砸瓷器”的丑态,终于在2012年因多次被藏宝人起诉而停播。虽然“鉴宝”没了,但换个套路咱还能“寻宝”不是?于是自发再各地进行有偿的鉴宝与估价,一时间敛财无数。最后又因被起诉而被民政部门定性为非法营利活动取缔,一百多名“专家”被同时找去谈话。

  不过尝到甜头后这类人也不正经搞收藏了,毕竟这么一折腾就是十几年,名声也有了。于是接起了为各类拍卖公司“站台”的活,曾经在节目中的清高伪装一并撕掉,无论真假到这里都定性成国宝,胡乱估价催人在此进行“拍卖”。而拍卖就必须先收一波手续费跟前期费用,价格基本万元起步。然而这种拍卖对是否成交是不负责的,就是无论你拍卖成功与否,这部分手续费是被公司“吃”下了。

  觉得受骗了想起诉?我来告诉你难度有多大,首先他们的营业资质上写的是“服务类”,与你签订的合同中也明确写了收费的“服务项目”,为你完成了服务就必须缴纳承诺的费用。此份合同设计出来就规避了各类法律风险,你签了合同即使后悔报警也很难受理。人家有正经的营业执照,这样民警没有执法权,你只能去工商局。去工商局又有签字的合同,定性为超范围经营你只能去法院提起诉讼。而诉讼又回到了合同上,你将这份规避了任何风险的合同提交上去你认为有几率打官司获胜吗?败诉后不仅钱拿不回来,还要承担此期间浪费的时间以及打官司的相应费用。

  其实古董这行里没有任何部门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鉴定资质,可以说打着鉴定旗号的公司都是违法的。国家文物部定性是研究以及传承,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更不会开具藏品证书。物价局都有明文规定中写着“古董艺术等收藏品无价”,无价既没有适应性市场价。国家都不能定价,那你还信这些大师的信口“胡吹”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