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馆有一件宋代白釉春夏秋冬瓷瓶,这件瓷瓶造型精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在这件瓷瓶的下方的简介标签中,不仅标着瓷瓶的信息还标注着捐赠者的名字为杨水旺。
为什么介绍文物的标签上会写上捐助者的名字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55年,河南省方城县杨集乡官庄村的村民杨水旺下地去干活。由于那天刚下过雨,地面很湿滑,所以杨水旺走得异常小心。
在路过一个小土坡的时候,杨水旺发现土坡上有一个东西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白光,于是好奇的杨水旺就朝着光亮处走了过去。走到近处,他发现原来泥土里露着一块乳白色的瓷片,刺眼的白光就是从这块瓷片上反射出来的。
杨水旺蹲下去用手扒了扒瓷片周围的泥土,想看一看那块瓷片到底是什么东西,谁知瓷片的面积越扒越大。
“难道这是一件瓷器吗?”这个念头在杨水旺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于是他更加小心地去挖瓷片旁边的泥土,不一会儿杨水旺就将那件瓷器挖了出来,果然是一个乳白色的瓷瓶,瓷瓶很大,约有半米来高,完好无缺。
平白无故捡了一只漂亮的瓷瓶,这也算是一笔意外之财吧,杨水旺很高兴,但是捡到瓷瓶并没有耽误他干活,他将瓷瓶拎到地头继续干活。干完活之后,杨水旺一手拎着锄头,一手拎着瓷瓶回到了村子里。
回村的这一路杨水旺遇到了很多村民,村民们都询问他手中那个瓷瓶的来历,杨水旺就将捡到瓷瓶的经过告诉了村民,村民们都羡慕杨水旺的好运气。
村里的一位教师得知杨水旺捡到一只漂亮的瓷瓶,也来到他家看那个瓷瓶。那位老师看过瓷瓶之后告诉杨水旺:“这个瓶子不像是现代的东西,很像是一件古董”。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正在掀起一场建设新中国的热潮,那位老师接着对杨水旺说:“你既然捡到了这只古董瓶子,就应该把它捐献给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杨水旺听了那位老师的建议很是赞同,他觉得如果这个瓶子真的是一件古董,将它捐给国家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了几天,杨水旺找了一个闲暇的机会,抱着瓶子去到了县文物馆。在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县文物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杨水旺,他们看了杨水旺带去的那件瓷瓶之后不由得发出赞叹之声。在了解了那件瓷瓶的来历之后,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确切地告诉杨水旺:“这的确是一件文物,感谢您将它捐献给国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捐献文物还没有出台奖励政策,因此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口头表扬了杨水旺。杨水旺自己也感觉这是一位新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对自己能够有机会发现文物并将它捐献给国家感到自豪。
那么,杨水旺捐献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瓷瓶呢?
杨水旺捐献的这只瓷瓶是一只梅瓶,由于瓶身上带有“春夏秋冬”四个字,所以又称之为“春夏秋冬梅瓶”。这只梅瓶通体施白釉,瓶形高大,花纹繁密,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作品,因此专家也称之为“宋白釉春夏秋冬梅瓶”。
宋白釉春夏秋冬梅瓶高42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11.8厘米,梅瓶的形态为平口,短颈,丰肩,腹下收,圈足;梅瓶通体施白釉,足内露胎,在梅瓶的肩部和足上部绘有黑彩花叶纹和草叶纹,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梅瓶的腹部刻有“春夏秋冬”四字,并以水波纹衬底,更是增添了这件梅瓶的装饰效果。
宋白釉春夏秋冬梅瓶虽然是一件宋代民窑瓷器,但是却是民窑瓷器中的佳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时光如梭,转眼间到了90年代。有一天,杨水旺老人在电视上看见一个介绍文物的节目,里面有一个瓷瓶很像自己40多年前捐献的瓷瓶,但是还没等他看仔细,电视节目就结束了。
这个电视节目一下子就激起了杨水旺老人对往事的回忆,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到县文化馆打听一下自己当年捐献的瓷瓶是否还在,他想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看自己捐献的那只瓷瓶。
杨水旺的儿子到县文化馆说明来意之后,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帮他查找了当年的档案。通过查找档案得知,当年杨水旺捐献的那只瓷瓶已经上交给了河南博物馆,前些天杨水旺老人在电视中看到的那只瓷瓶,正是他本人捐献的瓷瓶。
杨水旺的儿子从文化馆回来之后,把瓷瓶的下落告诉给了杨水旺。杨水旺激动得泪流满面,他感觉那个瓷瓶就像自己失散多年的一位亲人,这次终于得知了他的消息,他迫切地想要再看一看他。
于是杨水旺的儿子给河南博物馆写了一封信,将杨水旺当年是如何发现并捐献瓷瓶的经过,都详细写在了信上。信尾他向河南博物馆提出请求,希望自己父亲能够在有生之年到河南博物馆去看一看自己当年亲手挖出的那只瓷瓶,了却一生的遗憾。
信件发出去之后,杨水旺老人焦急地等待河南博物馆的回信,在此期间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河南博物馆不给他回信,他也要自己去一趟郑州,看一看自己亲手挖出来的那只瓷瓶。
没想到信寄走没几天之后,河南博物馆就派专人登门造访杨水旺老人。他们不仅拜访杨水旺老人,还派专车将他接到了河南博物馆。杨水旺老人参观河南博物馆的当天,河南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为老人召开了一个小型的表彰大会,杨时旺老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百事1平台好不好,连连说:“值了!值了!”。
如今,杨水旺老人当年挖出的那只宋白釉春夏秋冬梅瓶依然静静地陈列在河南博物馆的展厅里,在这只瓷瓶的下方有一个标签,标签上面不仅写着这只瓷瓶的简介信息,还写着捐赠者的名字叫杨水旺,这也算是对杨水旺老人当年捐发现和捐赠这次测评的一种肯定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