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过钧瓷拍卖会的都知道一个常识,宋代的钧瓷虽然保存完整性不如元代的钧瓷,但在拍价上却不会因为缺陷而低于元代钧瓷。当然不仅是因为宋代钧瓷年代比元代钧瓷更为久远,影响收藏价值最根本的元素在于品质。
元代是钧瓷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钧窑瓷器成为民间百姓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具,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钧瓷的生产和发展。
从整体上看,元代是古代钧瓷发展较快的一个年代,窑口密布,产量骤增,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百姓的需求。
元代属少数民族统治,其粗犷豪放的文化背景,使元钧的造型普遍显得硕大粗犷,胎厚体重,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
但随着民间用瓷量的增加,为追求数量,多偷工减料或粗制滥造,总体水平趋于衰退。如胎质粗松,釉厚欠匀,釉面多鬃眼,釉汁流积如蜡泪。施釉时一般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器体表面的紫红窑变彩斑系人为涂抹而成,色彩暗淡,显得呆板,不及宋钧窑变自然。
所以元代钧瓷产量虽高,但是精品稀少。与之相反,流传至今的宋代钧瓷大多官窑出品,件件精品。宋徽宗年间,为了满足建造园林的需要,宫廷选派职官,集中官窑优秀工匠,将原禹州成立古钧台附近的民窑作坊,垄断为官办钧窑,完全按宫廷需要专门生产御用钧瓷,其烧造的品种也由原来的民间生活用瓷改为宫廷喜爱的陈设工艺瓷。
宋代钧釉釉层较厚,釉质莹润,层次感强,呈乳浊状,官窑钧瓷色彩丰富多样。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均高于民窑,其中原因在于官窑的职官严格按宫廷的需要进行设计烧制,除成品经过严格挑选之外,剩余的残次品也要砸碎后深埋处理,不让其流入民间。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钧瓷艺术在民间的发展,但对钧瓷制作技艺的精益求精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后世创造了丰厚了文化遗产,也成就了官窑钧瓷超高的收藏价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