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房ICR常务副院长、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秦刚
1949始,至1956年公私合营大潮席卷。一个存在了千年以上的高贵阶层消失了,一种高端行业、高尚职业消亡了。
古玩及艺术品经营者,尤其顶级文物商,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人文精华的承载者、传承者。
中房ICR版权图片
张伯驹(顶级收藏家、文物学者)、陈梦家(甲骨文、金石学、青铜器学者,古典家具收藏家兼学者,1966浩劫中自缢于京)、王世襄(文博学者、古典家具收藏家兼学者,陈梦家挚友同好)、卢芹斋(发迹于巴黎、盗运过国宝的中国文物商)只是这个阶层在那个时代的缩影。
保利艺术博物馆一隅 秦刚 摄
今天的中国,看不到赛克勒博士(精神病学家、中国、印度、南美文物收藏家,1980年将流失海外的颐和园御座归还中国,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创建人)、安思远(收藏中国文物著称的美国犹太古董商,纽约第五大道寓所将中国文物与现代艺术品组合为品位生活空间)这样的世界级古董商、收藏家。
保利艺术博物馆 秦刚 摄 中房ICR版权图片
数度翻阅美国学者讲述西方古董商、博物馆、巨富收藏家掠夺收藏我国珍贵文物的著作《谁在收藏中国》,初始未解深意。一再重温,由浅入深,渐渐有悟
中房ICR版权图片
去年读了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两本书:《让木乃伊跳舞》(1966–1976担任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的年轻历史学者托马斯.霍文著)、《商人与收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建记》。有缘的是,以上三本书译者都是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原副司长张建新。张先生北大东语系毕业,其女儿(受教于北外)也襄力合译。
中房ICR版权图片
由此、我对文博古董产业与史学、考古兴趣益增。幸运的是,身在中国最大的博物馆群兼中国最大文物流通集散地北京,我得以向潘家园古玩城一条街的古董店老板、藏家和考古学者请教。南开博物馆专业的两位毕业生:石渔庐主人李朋先生,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博士赐教颇多。令我对蓝图上的周文化博物馆(西安沣东华侨城)、传统院落建筑文化及文旅融合路径模式有所参悟。
文化自信需要古董商。世界文博市场不仅需要纽伦港(全球三大中国文物交易场)的文物贩子,更需要中国古董商的声音。
九阁 摄 中房ICR版权图片
举报/反馈